只要不貪就不會被騙是對的嗎
這種觀點雖然看似合情合理,卻忽略了詐騙的"複雜性"與詐騙手法的"多樣性"。這種想法將所有受害者的責任單一歸咎於他們的"貪婪",然而,實際上詐騙的本質遠比這種簡單的邏輯更為陰險與多變。
首先,詐騙行為的根本目的並非僅僅依賴受害者的貪婪。詐騙者經常運用學術技巧,利用受害者的信任、恐懼、孤獨感、甚至是善良和同情心來進行操控。這些技巧並非建立在對金錢的欲望上,而是直接針對人性的"弱點"。例如婚姻詐騙中,不僅僅是吸引金錢,而是利用"情感"和"人際關係的脆弱點"進行操縱。
再者,現代社會的多變性不僅是傳統的金錢詐騙,還包括投資詐騙、網絡詐騙、身份竊取等複雜的犯罪形式,而是透過巧妙的"資訊操控",讓受害者在無意識中陷入困境。
另外,也忽視了詐騙受害者的背景與情境。以銀髮族來說,孤獨的群體及知識的缺乏,往往是詐騙的肥羊,但他們並非是貪心。
一言以蔽之只要不貪就不會被騙的話,那就不會有這麼多人被騙了,換言之有這種想法的人才更是危險,過於自信輕敵的話反而是詐騙集團的下手肥羊,在現在這種多變異的社會中,更隨時要有作戰的觀念,好好對抗,有效的加入走讀詐騙追追追課程,提升防詐觀念,達成安全的認知作戰。
留言
張貼留言